【學佛修行分享】出身豪門的哈佛女博士,卻說:修行勝過一切......




出身豪門的哈佛女博士,卻說:修行勝過一切......

 

外人眼中的楊元寧,出身豪門,是被譽為經營之神的王永慶孫女,母親是台塑集團副總裁王瑞華,父親楊定一是長庚生物科技董事長。

父親從小就是天才兒童,13歲以全巴西最高分考上醫學院,21歲就拿到紐約洛克斐勒大學生化博士及康乃爾醫學院醫學雙博士。

如此顯赫的家世,坐擁百億身家,楊元寧卻從不提及,也沒有一絲富家千金的驕氣,而是靠自己走自己的路。

楊元寧在16歲就出版了7本發人省思的童書,獲得過全球生命文學創作獎,17歲成為“紐約時尚周”走秀的模特,18歲以提前准許的最困難方式進入哈佛大學。

修習生物學與東方哲學雙學位,在二年級就修完哲學系的學分,並以哈佛第一名的成績畢業成為博士,當時被《華人之光》欄目特別報導。

楊元甯不但讀書優異,還取得了美國最高資歷瑜珈教練證,同時還是紐約和南加州的特約畫家......
特殊教育,感悟哲思人生
她的成績除了聰穎的天賦,也有楊定一特殊的訓練──誦讀古典智慧文獻。

身為科學家與醫師的楊定一,在研究兒童腦波時發現,朗誦高智慧的古文時,兒童腦波的狀態與靜坐時一樣,腦波彼此平行如一道巨大的雷射光波,不僅意味著深層的紓解與冥想,更是讓大腦發揮創意的必要條件。

至於為什麼要選擇古代聖哲的著作?他認為這等於在讓孩子們直接與人類的最高智慧對話,他更要求帶領朗誦的大人不要解釋字義,他相信孩子們有足夠的智慧瞭解,這樣就不至於因為大人的解釋而扭曲原意。

 

楊元寧笑著說:“小時候這樣讀古文只是好玩,但那些文字好像有生命,不同時候會跑出來產生新的意義。”

在這麼多經書中,最讓楊元寧有所感悟的,則是《六祖壇經》,經書所言:“菩提本無樹,明鏡亦非台;本來無一物,何處惹塵埃。”對她影響深遠。

9歲時,她隨父母一同參加5日禪修,在第5天要結束時,楊元寧忍不住淚流滿面,父母以為5日禪坐讓孩子身體不適,沒想到楊元寧卻哭著感動地說:“原來人生是一場空。”

16歲那年,楊元寧出版了7本童書,《大地醫生》《不再恐懼》《活在沉靜中:讚頌大地》《整體療法》《記得快樂》《大笑老人》《業力:一分耕耘一分收穫》等。

小男孩吉多因為透過與爺爺對話,體會了生命的意義。書中處處充滿佛家哲思,她坦言書中寫的道理,都是給大人看的,而智慧爺爺則是父親楊定一的化身。

她甚至談到連成年人都講不清的“業力”,在《業力:一分耕耘一分收穫》中寫到:

人生的一切都是將石頭丟在水中,激起陣陣漣漪,引發善惡因果。

楊元寧在《業力:一分耕耘一分收穫》中的另一段更寫到:

“我們的靈魂或是精神,不論我們叫它什麼,都是一樣的。即使拋去了這個肉體,我們的靈魂還是永存。

真相是,我們原本就是美麗的靈魂。暫居於此身。內在無限地光明,永遠不滅地閃耀著。”

 

傳承門風,成為他人天使
出身豪門,對楊元甯最大的意義,不是揮霍不盡的金錢,而是特別的教育環境,以及更嚴的“家風”──盡力、勤儉、助人。

盡力,從小,家族裡的長輩就身體力行:“無論碰到多大的困難,一旦立定目標,都全力以赴。”

有人問楊元寧:“你人生遇過最大的困難是什麼?”她認真地想了想,回答:“沒有,我一定全力以赴完成。”

她承認自己有完美傾向,常常連楊定一都拜託她放輕鬆。申請大學時,她比別人早兩個月寄出所有的申請表格;老師建議她不要超過6所大學,她卻一口氣申請了12所,而且每一份表格都費盡心思,強烈表達她渴望入學的欲望。

最後她被哈佛大學以提前申請的方式准許入學,在哈佛所有的入學方式中,這種是最困難的。當她獲准入學後,便輕輕鬆松放假,而別的同學們還在拖延,直到最後一刻才臨危抱佛腳。

勤儉,自然是這個家族最為人所知的門風。王永慶先生總是一條毛巾用到破。楊定一在餐桌上也有規矩,他不准孩子們有剩菜,他說:“吃飽,不是理所當然,非洲有幾百萬人都在挨餓。”

楊元寧也不像一般富家千金愛奢華,她很少買衣服,特別是學期中,寧願把時間拿來看書,也不花錢血拚;好不容易可以買衣服,總是平價實用得體就好,一件衣服穿個45年很平常。

助人,則是楊定一從小教育楊元甯時,最重要的觀念。楊定一在巴西見過太多窮人,知道他們的苦以及自己的富足,所以他從小告誡楊元寧:“你很幸運出生在這樣的家庭,更應該幫助人。”

楊元甯的心比父親期望的還要柔軟。從小只要有同學生病請假,楊元寧除了打電話關心,還會幫同學準備好缺漏的功課。曾經有個猶太媽媽握著楊定一的手說:“楊元寧真是個小天使。”

從賓格利高中(The Pingry School)畢業時,楊元甯除了在學業上獲得無數獎項,最讓她驕傲的,則是“羅斯奈爾獎”(Russ Neil Award),由全校250位同年級學生選出得獎者;

 

另外,最高榮譽的“勞丹帝獎”(Magistri Laudandi Award),得獎評語則是:“其他獎項或可表揚‘最能締造成就者’,但該生乃因‘最能幫助眾人締造成就’而獲頒此獎”。

臺上綻放,完美表現進入哈佛後,楊元寧幾乎投注所有心力于智慧的追求,夜夜苦讀,兩三天就讀完一百多頁黑格爾的哲學思想或者生物學理論。讀書累了,她就去湖邊跑步。

她永遠提前把老師交付的功課做完,兩年來科科得A。楊定一勸她放輕鬆,甚至說:“只要妳有一科得B,我就請妳吃飯!”但是直到大學二年級結束,楊元寧都沒吃到爸爸這頓“拜託不要拚命”的晚餐。

但別以為楊元寧是個無趣的書呆子。17歲時,她參加試鏡,成為平面模特兒。楊元寧總是從紐澤西開車進紐約參加一場又一場的面試,直接面對被挑選的殘酷,以及被選上後嚴苛的工作。

第一次當模特兒,她是現場最小的菜鳥,做造型要忍受髮型師拉扯頭髮,拍照一站就是12個小時。

她後來還為美國《Vogue》雜誌拍照,在“紐約時裝周”走秀。上了哈佛大學後,甚至擔任起模特兒指導,新手走秀難免會膽怯,她便上前說:“請一定要相信,你自己是美麗的!”

不過她這個模特兒也很特別,拍照現場當大家都在閒聊,她卻帶上耳機,抱著書本苦讀。尤其接近大學申請前,有無數的先修科考(Advanced Placement,簡稱AP),她一邊走秀一邊讀書,還得個全A

楊元甯做模特兒,除了好玩,更重要的是去體驗苦與樂。

別以為模特兒光鮮亮麗,很有自我滿足感,實際上每一次都要面對心理和體力的挑戰,面試要殘酷地被挑選、到了現場要毫不保留,勇敢地展現自己,更別提在冬天穿薄紗拍照的艱辛。

楊元寧笑著說:“我爸爸覺得吃點苦很好,所以很支持。”

她若不是天才,怎會如此優秀?

楊定一卻說:“每個孩子都是天才,只要大人能夠放下。”

楊定一從不限制孩子們的選擇,唯一在意的,是希望孩子放下“我”。

他說:“如果把自我成就當成人生最重要的事情,得到的一定是失望與痛苦。”

楊定一認為人生最重要的是“願力”,有了熱愛就有了希望,自然就會走向它。

 

父親在小小楊元寧心中便種下“助人之願”。
楊元寧在學校曾經為了幫助中國兔唇的孩子籌措經費,舉辦時尚走秀活動募款;參加不同的非營利性組織,為貧苦的人找希望。

楊定一在瓜地馬拉推動的“住屋計畫”,楊元寧更是重要幫手。那是一個為了當地貧民所興建的計畫,分別為“希望之村”與“光之城市”的計畫。“希望之村”建造了環保而美麗的房屋,每戶只要11000美元。

目的是讓中低收入戶的貧民能夠有屋可住;“光之城市”則是造鎮計畫,包含2000戶住家、商用建築、學校、醫院等。

回到美國的楊元甯常想起那些貧窮景象,貧窮單親媽媽帶著孩子住破爛鐵皮屋,一出門就被男人毛手毛腳,每天還要坐兩個小時的巴士去工作,楊元寧就忍不住難過。

於是,楊元寧在繁重的課業外,還主動提出要製作說明書,她打了幾十通國際電話,跟不同單位要來詳細資料,消化後寫成易懂的簡介,在瓜地馬拉總統面前簡報自己的夢想與實踐方法。

在新書《哈佛心體驗》最後她寫到:“我的夢想是,有一天,我能為世界各地無數的貧困人口提供更好的生活方式......我希望能助世上每一個人獲得平靜、和諧、均衡的生活。

”為別人付出,回報是什麼?”

她笑著說:“看到被幫助的人開心,就是最棒的。”

對楊元寧來說,哈佛大學,只是人生的起點。

讓人欣羡的家世,滋養她,也考驗她。然而,讓她閃閃發光的,不是出身豪門名校,也不是美貌與才華,而是慈悲和智慧。

 

下麵是一篇楊元寧在9歲時,隨父母禪修後的感悟文的部分摘錄 :

《我的第一個禪修》
一道金黃色的光像玻璃框般環繞著我,這個光非常的亮,也非常的溫暖,在這光圈的環抱下,我遺忘了時間。

突然間我看到了佛母,祂就在那邊,漂浮在這光圈中,祂像閃電般的急速飄到我面前,說了幾句話,幾句我聽不懂的話,我注意地聽著每一個字,但卻完全無法領悟。

她接著對我說“你總有一天會瞭解的,只要盡力用功,並戰勝無明”。

然後,她就消失了,我對這些話想了很久,

“只要盡力用功,並戰勝無明”這倒底是什麽意思呢?我思索著。

當我第二天上座,我凝視著放置在師父旁邊的蠟燭,它們慢慢地在燃燒著,我發覺它們就好似生命,生命像蠟燭般慢慢在燃燒著。

但當你深入去觀察,生命事實上卻已在不知不覺中快速的溜走了。就像一根燃燒中的蠟燭,當你仔細去看它,一大半的生命都已消失的無影無蹤了。

蠟燭慢慢在燃燒著
或者它看起來是如此
好似你我生命的開始
一滴滴的燭淚
已流成一池的淚

但你似乎還不知道,是嗎?
緩慢中,這蠟燭卻已燃燒了一半
當你驚醒時,蠟燭也已跟著消失
而你也失落在那另外的一個世界
蠟燭是珍貴的,生命也是

又開始禪坐後,我再一次看到這金黃色的光,也看到了准提佛母,這次祂不是飛奔過來,而是緩慢的飄來,像個天使,准提佛母停留在離我一大段距離的前方。

她說“生命是不容易的,不要浪費你寶貴的時間去不快樂,生活太短了,你對蠟燭的觀感是對的,生命太短也苦,只要盡力用功戰勝無明。”

之後,祂就消失了,而我看到的只是一道金黃色的光,純潔得像水,純潔得像無。

……

對我而言,時間好像停止了轉動,我感覺我好像是永恆的一部分,我好像可以一直坐下去……一眨眼,這五日的禪修已結束。

此次禪修我注意到了幾件事,舉例說,我無法想像師父怎麼會如此純樸,他的每一句話,每一個動作,每一件事,都是以身作則教著我們慈悲,我問父親為什麽師父跟別人那麼不同?

爸爸告訴我說,本來就是如此,一個人修行越高,他就會越單純越真實。

我想我現在大概懂了。

這是一個很特別的禪修,因為是在感恩節假期舉行,我們大家對此機會都心存感恩,特別是這次共修非常輕鬆,也有許多小孩參加。

因為我父母希望是一個家庭共修,讓孩子們也種下智慧的種子。

這也是為什麼他們把這次共修辦得比較輕鬆,時間較不緊湊,很多很好吃的食物,許多活動和空間給小孩子們玩,甚至壁爐也點上了火,讓我們烤軟糖吃。

別人告訴我,平常這種共修小孩都不允許和大人一起參加,同時也更緊密,睡覺時間很少,每個人對每件事也都非常嚴肅。

這此禪修後,我的生命也跟著轉變,許多變化在此禪修時發生,至今,這些變化還一直在發生。

我感覺我整個身體還在適應這些變化,有時我感覺不舒服,好像每根骨頭,每根筋都在慢慢融化掉,就好像一雙毛毛蟲在轉變成蝴蝶,或像一個人死而復生。

現在,我的生命已完全不同,我的寫作也變了,它有著更深的層面,也表達著我的心,我也變成一個較仁慈的人。

我好像懂得了一些人生的秘密,那是我以前不會去想的,我也開始問一些奇怪的問題,我想其他的小孩不會問,也不會有興趣的。

比如:我會好奇生命是用來做什麼的?我死後會如何?

這只是一些常常在我腦海中出現的許多問題之一,對於我所有的問題,我父母親唯一的回答是:“靜思,往你內心去觀察,試著找出答案。"

我永遠不會忘記我第一次的禪修,我更感謝師父和我的父母親。我想,不,我確定這是我一生中最難忘的禪修經驗:

誰說生命是容易的
孩子們在受苦
多少人因飢餓而死亡

誰說生命是容易的
人們浪費寶貴的時光
互不關心也不快樂

誰說生命是容易的
年老與病痛到處都是
它們所到之處都種下了悲傷

誰說生命是容易的
連修行者
亦需忍受痛苦的轉變

誰說生命是容易的
或,生命是永恆的?

最後,我希望留下這句話:

修行勝過一切!

相信它,你一定不會失望,你的人生必定改變。

文章來源: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uRfWiEGBoDE6eKu2rL_zHg

以上文章是個人恭聞法音心得,一切法義以 [H.H.第三世多杰羌佛說法法音為標準]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